我們在澎湖的第五天,
這天我們志同道合的朋友又要分成兩組行動了
因為我們這一組中午就要去機場搭飛機回台北了,所以我們早上就在馬公市區走走,我們要去媽祖觀光文化園區、篤行十村和金龜頭礟台
早上我們分組去買早餐回民宿,
我們騎車去馬公的早餐街~文康商圈,
這裡有很多知名的早餐店(下圖排隊的是鐘記燒餅)
買了北新橋牛雜湯、肉包、韭菜包,
還有益豐豆漿店,買了燒餅跟油條⋯
現做的油條燒餅生意很好
我們騎車回民宿遇到一輛機車滑倒,很危險
北新橋的牛雜湯一碗150元,有點貴但料很多,料好實在
北新橋的肉包和韭菜包還滿大的,一個25元,也是有點小貴,還好滿好吃的
益豐豆漿店的燒餅跟油條是一般酥脆的燒餅,
跟前一天吃的鐘記燒餅不一樣...
我們吃完早餐,我們拍了大合照,就各自展開旅行囉~
先到「澎湖媽祖觀光文化園區」
這裡有一座神像高度48公尺、基座18公尺,總高度66公尺(約22層樓高),
堪稱世界最高的媽祖神像,
足以環視澎湖內海
面海矗立,
頗為雄偉,
但週邊環境似乎還沒規劃完成
之後,我們到「篤行十村」,
篤行十村是台灣最古老的眷村
日治時期,日本馬公重砲兵大隊進駐後,
陸續興建了軍事設施、官舍和宿舍,就是篤行十村的前身
篤行十村面積有18672平方公尺,眷舍約78戶,
其中日治時期興建的官舍群分為獨棟建築及合併建築,依階級高低來分配
此地在清領時期原屬媽宮城順承門、大西門外,
日治時期為「澎湖島要塞司令部」、「澎湖島重砲兵大隊」的官舍群
戰後改為澎湖防衛司令部的軍眷宿舍,是一跨越日本、中國兩個時代的眷村文化保存區~
台灣光復後隸屬馬公鎮復興里,
不久有大批的大陸各省軍民隨政府播遷到澎,一些軍眷部分安頓於此區內
由於澎湖駐軍及軍眷人數大量增加,
軍方也陸續於此日式眷舍附近增設眷舍,形成現在特有的宿舍群「篤行十村」
這些官舍由軍方接收做為軍眷的宿舍,因為人多屋少,
常常一棟房舍進住2、3戶人家,各住戶又因為人口增加而加蓋一些違章的房間,以致形成有如大雜院的景象
該眷村充分結合歷史、人文與地景等條件,形成日式房舍與硓𥑮石牆交錯的特殊族群文化,
可謂全國歷史最久遠之眷村
其建築結構與工法,雖屬日式風格,卻結合當地環境並帶有部分歐美造型,實屬罕見,十分具有歷史保存價值
同時也是台灣已故歌手潘安邦以及張雨生的故鄉,
一棟棟日式木造老屋,
經翻修後改造成文創園區,
「潘安邦紀念館」
「張雨生故事館」
聆聽著琅琅上口的樂曲,
每一展示品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在地藝術家進駐後,
佈置各式各樣的裝置藝術,
每個角落都成為復古好拍的場景
園區內還有懷舊柑仔店、復古旅店、咖啡輕食等休憩點,很好拍
澎湖的豔陽讓我們曬黑了
真的是我們最醒目的紀念品,哈哈
不遠是「莒光新村」,
近幾年改成了觀光旅店,但周邊有片綠地和觀景區,
可以看到整個觀音亭海灣和西瀛虹橋,
是看花火節煙火的最佳觀賞點
旁邊是「馬公金龜頭礮臺文化園區」,
是一個早年的軍事基地,
建於清光緒年間1887年,
馬公金龜頭礮臺為清代劉銘傳時期新築之十大礮臺之一,
位於媽宮城西南門外,媽宮澳(今馬公灣)西南的龜頭山上,
與大山嶼舊稱「蛇頭」的風櫃尾蛇頭山相對,共扼馬公港,其位居重要地理位置
周邊腹地完整,與交通方便的因素,加上其有四次築城的歷史,
也見證了完整的澎湖軍事史~
裡面除了營舍碉堡外,
還有一個長約155公尺的戰役坑道,
一天有兩次門票含解說一個人30元 ,
但我們到那天竟然免費參觀,
還有一位幫我們打開坑道的工作人員為我們做簡單的解說
坑道總長155公尺
裡面維護得還不錯
有導覽人員解說園區與坑道歷史
坑道走到盡頭出去是一片無人的海邊,
真的是秘境中的秘境
我們聊了一下發現竟然和CD爸有共同認識的朋友,
世界真小,真有緣~